佛山陵园电话

400-856-6697

佛山陵园电话号码

400-856-6697

走进北京树葬陵园,感受生命与自然的和谐

分类:行业动态 发布时间:2025-07-18 16:05

在北京西北郊的凤凰岭脚下,有一片与众不同的陵园——北京长青园树葬陵园。这里没有传统墓园林立的石碑,取而代之的是一株株挺拔的树木和点缀其间的花朵。盛夏时节,漫步其间,树影婆娑,鸟语花香,若不是偶尔看到的纪念牌,几乎让人忘记这是一处安息之地。

购墓电话:400-856-6697微信咨询

树葬,这种将骨灰埋于树下、以树代碑的生态安葬方式,正在北京悄然兴起。据北京市殡葬服务中心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全市选择生态安葬的居民已达殡葬总数的38%,其中树葬占比超过六成。这种变化背后,是市民殡葬观念的深刻转变,更是对"人与自然和谐共生"理念的具体实践。

走进长青园,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银杏林。每棵树下都安息着一位逝者,树旁的小铜牌上镌刻着姓名和生卒年月。正值七月,银杏叶片青翠欲滴,在微风中沙沙作响,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轮回。工作人员介绍,这些银杏树都是与骨灰同时栽种的,家属可以亲自参与植树过程。"看着小树苗一天天长大,就像亲人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。"一位前来祭扫的市民这样说道。

与传统墓园相比,树葬区显得格外宁静祥和。没有了焚烧纸钱的烟雾,取而代之的是家属们放在树下的鲜花和手写信件。园方还特别设计了"记忆花园",家属可以将思念写在特制的卡片上,挂在指定的区域。这种环保的祭扫方式,既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,又保护了生态环境。

在园区中央,一片樱花林格外引人注目。这些樱花树是五年前首批树葬者家属栽种的,如今已蔚然成林。每年四月,粉白色的樱花盛开,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赏。逝者家属张女士告诉记者:"父亲生前最爱樱花,现在他长眠于此,每年花开时节我们全家都会来看望他,感觉他就在花海中微笑着注视我们。"这种将追思与美景结合的方式,让哀思变得温暖而充满生机。

树葬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。长青园负责人回忆,十年前刚开始推行时,很多市民难以接受。"不少人认为"入土为安"必须要有气派的墓碑和坟冢。"为此,北京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,包括树葬费用减免、颁发生态安葬证书等。同时,陵园也不断完善服务,比如开发网上祭扫平台、组织集体追思活动等,逐渐改变了人们的观念。

在园区东侧,有一片特殊的"亲子林"。这里安葬的大多是夭折的婴幼儿,每棵树下除了名牌外,还有家长放置的玩具和画作。心理辅导师定期在这里组织活动,帮助失去孩子的父母走出悲痛。"看着小树和孩子一起成长,我们找到了情感的寄托。"一位母亲这样说。这种人性化的设计,体现了对生命全周期的尊重与关怀。

从环保角度看,树葬的优势显而易见。据测算,一亩传统墓地只能安置约200个墓位,而同样面积的树葬区可安放800-1000份骨灰,土地利用率提高4-5倍。同时,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,真正实现了"化作春泥更护花"的生态循环。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监测数据显示,长青园的空气质量指标优于周边区域,成为名副其实的"城市绿肺"。

在园区规划上,设计者颇费心思。不同树种分区栽种,形成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:春季的樱花、海棠;夏季的紫薇、国槐;秋季的银杏、枫树;冬季的松柏、腊梅。每个区域都配有休息长椅和解说牌,介绍树木特性和生态价值。这种设计模糊了陵园与公园的界限,让祭扫活动变成了一种特殊的"自然之旅"。

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,北京每年死亡人数持续增加,传统墓葬用地日趋紧张。树葬等节地生态葬法为解决"葬不起"难题提供了新思路。目前,北京市已在各区建成14个生态葬示范区,计划到2030年将生态安葬比例提升至60%。这种转变不仅缓解了土地压力,更引领着绿色殡葬的新风尚。

夕阳西下,余晖为树葬区披上金色外衣。三三两两的祭扫者漫步林间,有的轻声细语,有的静默沉思。没有传统墓园的肃穆压抑,这里充满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和对自然的敬畏。正如一位哲人所言:"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,而是融入自然的开始。"在北京的树葬陵园,这句话得到了最生动的诠释。

离园时,记者注意到入口处的电子屏显示着实时数据:园区已安放骨灰15683份,种植树木14250棵,吸收二氧化碳约285吨。这些数字背后,是一个个家庭对绿色发展的支持,更是当代人对生命意义的新理解。在这里,死亡不再是令人恐惧的终点,而成为了永恒循环的一部分,与自然真正达成了和谐统一。




推荐陵园:潮白陵园|怀柔凤凰山陵园|九公山陵园

买墓地 来佛山陵园
免费专车接送 专业顾问全程陪同 购墓优惠多赠品丰富
400-856-6697
去微信搜索添加